色斑(黄褐斑),在中医上还有另外一个名字:肝斑,可见它与肝的关系非比寻常。中医认为色斑的产生是肝郁气滞,气滞血瘀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。
在正常情况下,人的气血畅通,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毒素很快被血液带走并排出体外,所以不会出现色素沉淀。而一旦出现气血瘀滞、运行不畅,这些代谢废物便逐渐沉积下来,产生色斑。
色斑是被“气”出来的
现代社会里,来自家庭、工作的压力让女人们更加容易生气,而一旦心里长期憋了闷气,肝气就容易郁结,于是脸上就会“偷偷”滋生形形色色的斑点。所以作为女人,一定不能生气,更不能生闷气。
现代研究也证实了生气与长斑之间存在密切关系:生气时,人体会分泌一种叫“儿茶酚胺”的物质,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,使血糖升高,脂肪酸分解加强,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。同时,血液大量涌向头部,因此血液中的氧气会减少,毒素增多。这些毒素会刺激毛囊,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,从而出现色斑。
黄褐斑与情志相关,也与饮食相关,也就是说,老生气必定长斑,老吃寒凉也很容易长斑。同时,有斑者平时不宜过量食用刺激性食品,如酒、浓茶、咖啡等,可经常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,如柑橘类水果、西红柿、青辣椒、山楂、鲜枣、猕猴桃、新鲜绿叶菜等。
黄褐斑特点
肝斑,主要为鼻梁两侧、两颊或前额淡黄色到深褐色的成片色斑,育龄女性较多,长期服用避孕药也可发生。中医则将黄褐斑分为脾虚、气滞、血淤、寒凝等多种类型。其中血淤最常见,女性多表现为月经不调、痛经、多血块等,因此有“无淤不成斑”之说。
1、黄褐斑皮损限局于皮肤的暴露部位,常分布于面部,以颧邪、颊部及鼻、前额、颏部为主,偶尔也可伴有乳晕及外生殖器的色素沉着。
2、皮损通常为淡棕色、灰色、棕灰色、棕黑色甚至深蓝灰色的斑疹融合而成的片状色素斑。其大小不一,数目不定,可形成弓形或多环状皮损,成线状或彗星发散式分布,对称发生并可呈蝶翼样外观。
3、皮损多数境界清楚,当色素沉着较少时,其边缘也可不清楚,而呈弥漫状分布黄褐斑表面无鳞屑,无浸润,一般不伴红斑、丘疹等其他止损。